找到相关内容7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基位三身安立明炬论

    真正的死亡。亦被称为“基位法身”,那种空灵被称为“基位自性身”,有彼境的心被称为“基位智慧法身”。  在死光明的境界里,凡庸之人住三昼夜之久,然后红白界的征相出现。  据说若由于疾病耗身太甚,任经过多少...

    央尖嘎伟洛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544509.html
  • 寂护对有部“实在论”以及“有相唯识”与“无相唯识”“形象”(行相)说之批判的探讨

    中央的极微;第(3)派主张极微在非同一方向的方式邻近其它极微。以上为寂护“极微说”的三说。而世亲在《唯识二十论》有相似的说法:  ‘以彼境非一,亦非多极微;又非和和合等,极微不成故。’论文:此何所说?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647297.html
  •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

    彼随圣教如是胜解,如是通达。(闻慧)  既通达已,复以推度相应思惟所成微细作意。即于彼境,如实了知。(思慧)  即由如是通达、了知增上力故,于彼相应烦恼现行现法,当来所有过患如实观察。由思择力为依止故,设...

    释祖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1.html
  • 心所法

    得相应。五见所著的境,皆是可爱的境,所以贪与五见相应无失。  2、嗔:嗔与慢、疑或得俱起。若于内境起慢,则所恃的境非嗔,所憎所恃的境非同一故,嗔与慢就不会相应。若于外境起陵蔑心,亦于彼境起憎恚心,则所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88.html
  •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—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

    念心性的。如《妙宗钞》云:  虽托彼境,须知依正同居一心,心性遍周,无法不造、无法不具  。若一毫法从心外生,则不名为大乘观也53 。  因此,行者应当观察介尔这一念心性,正是理具事造三千性相的法界...

    法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349180.html
  •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

    0543b)即所缘缘必定是存在的事物(“有法”),实际上就是识的相分。“能遍计”的识和非遍计的识(即引文“遍計心等”中的“等”,)都是以此依他起的所遍计为认识对象。  “遍计所执,虽是彼境,而非所缘缘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2249798.html
  • 论解脱

    的根本条件。   7 《入中论》第六品第120偈:“慧见烦恼过患,皆从萨迦耶见生。由了知我是彼境,故瑜伽师先破我。”(法尊译,《入中论》,p.231)   8 所谓“有身”即“五受阴”,这是因为“...

    赖惠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354307.html
  • 清辨“名言中自相有”之看法的探讨

    )虽无,然于色上即执是色(gzugs la gzugs sn~am du bzun·ba),彼境可说名言有(tha sn~ad du yod)故。”〈38〉  在此讨论的乃是“名称”或“语言”的对象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254802.html
  • 部派佛教对知识论的探讨

    认识对象呢?   众贤的《顺正理论》提及到某些论说,相信是《俱舍论》中有关经部的意旨:   复有说者,无有少法能触少法,所依所缘无间生时,立触名想。 若依此识能得彼境,此于后境假说能触,境非识依,...

    陈雁姿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2755335.html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

    仍是源于众生当下一念心性的。如《妙宗钞》云:  虽托彼境,须知依正同居一心,心性遍周,无法不造、无法不具  。若一毫法从心外生,则不名为大乘观也[53] 。  因此,行者应当观察介尔这一念心性,正是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957062.html